孩提时代是人一生中学习能力和可塑性较强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乐于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舞蹈就是受家长们欢迎的特长之一。许多家长希望舞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的肌肉、骨骼“拉长”,身高“拔高”,变得有气质。
不过有医生就提醒,练舞应坚持科学适度原则,若违反孩子身心特点,进行“揠苗助长”式舞蹈运动,可能会让孩子很“受伤”。
适度的舞蹈活动有助于孩子身心发育
舞蹈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练舞期间,孩子的生理机能得到系统性加强,身体各部分机能的运作更加协调。
佛山市中医院小儿骨科主任郭跃明主任中医师指出,适度的舞蹈活动能锻炼心肺功能;学习间歇练舞,劳逸结合,对儿童的内分泌有积极的反馈作用;适当的运动也能刺激骨骺的生长,增进骨骼吸收钙与磷的水平,加强骨内沉积骨矿物质的效率,从而提升骨的生长速度;新陈代谢也相对旺盛,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骼发育,有利于生长发育;舞蹈能促进骨与肌肉、韧带之间的协调性,也能提高身体力量、爆发力、耐力、平衡能力,四肢的协调运动则锻炼了大脑的协调性。
此外,从心理上来说,孩子跳舞时处于轻松愉快的情绪,对于培养其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起着重要作用。舞蹈不只是孩子蹦蹦跳跳、玩玩游戏的“小儿科”,而是文化知识、审美等的“输入”,再对其进行记忆、想象、模仿“输出”的过程,对于强化记忆力、注意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积极作用。
但是,郭跃明亦提醒,孩子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基因、遗传、人种、地区、营养、性别、睡眠、户外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运动仅仅是其中一方面的因素,单纯想靠舞蹈这样的运动方式促进生长发育,是不现实的。
孩子的脊髓损伤难以通过X线片察觉
舞蹈是把双刃剑,科学、适量的舞蹈运动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在儿童期(1~3岁),孩子的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以及灵敏度、肢体控制力、应急能力、自控性、自我保护意识等都不及成人,在相同情况下,更容易受伤。若是急于求成,违反孩子身心特点,进行“揠苗助长”式舞蹈运动,可能会让孩子很“受伤”。
据介绍,在孩子学习舞蹈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就是因动作难度大或不规范等造成的脊髓损伤。尤其是在做下腰等难度较大的动作时,由于躯体极度过伸,压力超过了生理极限。
郭跃明指出,孩子的脊柱有着独特的解剖特点,韧带松弛,软骨含量高,较成人能够承受更大范围的屈伸牵拉,而不出现撕裂、断裂,脊柱具有生理弯曲度小、弹性好、易变形的特点;胸腰椎交界处脊髓血供分支少,较狭窄,外伤时更容易因缺血而致脊髓损伤。
上述这些解剖生理特点,在外力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椎体发生瞬间移位,后自复位,导致脊髓损伤而不伴有骨折及脱位。而X线检查上往往也不能及时发现异常,故称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俗称脊髓休克。
习练舞蹈,不是越早越好
郭跃明建议,学舞要适应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遵循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孩子3岁之前不适合学舞蹈,8岁之前应避免劈腿、下弯腰等高难度动作;若起腰,也要科学,比如俯卧推地起腰、俯卧后吸腿推地起腰。学舞在循序渐进,最好从孩子8岁后开始学舞,同时坚持科学适度原则,选择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舞种。
脊髓损伤的主要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的肢体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异常。与个体差异有关,且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不同,8岁以下的孩子,年龄越小,脊髓损伤的程度会越大。
学舞有风险,下腰需谨慎,但防应重于治。孩子学舞,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态,目的要“纯”,符合孩子的内心需求。学习舞蹈的目的应在于锻炼身体、培养情操、提升气质。切不可望子成龙,太过功利,急于求成。
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舞蹈损伤
此外,儿童学舞,也会常见踝关节扭伤、腿部肌肉拉伤等。学舞时踢腿过高、压腿过猛、拉伸过度,如劈叉时,容易造成大腿后群肌肉拉伤;跳跃、落地失稳、旋转、翻跟斗等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或跟腱断裂。由于幼儿韧带的强度较骺板的强度大,踝部的扭伤还可导致胫腓骨远端的骨骺发生分离骨折,有可能影响肢体的生长发育。因此,每次练舞前应做好热身运动,循序渐进,不可过分疲劳。
舞蹈过程中若不慎摔伤,多以肢体损伤为主。郭跃明表示,一旦损伤后出现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畸形等情况,应立即休息,同时冰敷、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初期也可以用一些凉血消肿止痛的中药或中成药外用),并及时到专业的小儿骨科门诊进行诊治。
家长一定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为孩子选择正规资质、课程设置科学规范、硬件和软件保护措施齐全的舞蹈机构。
温馨提示
注意!孩子受伤后,不要随意搬动
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如果孩子出现无法独立行走、无法排尿,自述腰腿酸痛、发麻、发冷等症状,莫轻易地认为仅是肌肉拉伤,应警惕脊髓损伤可能。应立即让孩子停止活动,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在有医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用担架、木板等硬物运送。千万不可一人抬头、一人抬脚或搂抱搬运,以免加重损伤。
专家简介:
郭跃明 骨三科(小儿骨科)主任,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小儿骨外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学分会(CAOS)小儿骨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小儿骨科学组副组长,佛山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中医院名中医。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工作30年,擅长应用中西医的诊疗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后天性畸形及四肢躯干骨折脱位,并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在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或经皮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降低了肘内翻畸形等后遗症。对各年龄段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应用各种先进的方法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脑瘫后遗症、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在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