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辉喜获省级病例大赛一等奖,背后的故事原来……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0年11月11日 08:49

  10月30日下午,广东省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中青年医师规范化病例大赛在广州落幕。大赛历经一年的准备以及广州、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五大赛区的层层选拔,最终我院修复重建外科(骨二科)王朝辉主治中医师过关斩将,从全省6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决赛的12位选手之一。当天他更在决赛中以高水平的治疗病例、优秀的演讲和精彩的问答,成功夺得了大赛一等奖!  

 

  王朝辉比赛中

   

  夺得了大赛一等奖

  一等奖案例背后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据悉,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14岁遭遇车祸的病人。车祸之后,右踝足畸形、足的骨缺损和足底的溃疡反复折磨了病人十年,无法穿鞋和行走,病人到处求医无果,几近绝望。后来慕名来到我院修复重建外科主任高峻青的门诊,“我们可以尝试做一做!”,听到专家的这句话,病人终于看到了希望。

  于是,经过科内团队激烈的讨论以及与患者商讨后,科室决定在高峻青的指导下,由王朝辉实施手术,选用泰勒支架(TSF:6*6Miter)构型来矫正足与踝的畸形、转移畸形前足的负重点,使用微型骨搬运支架在足部做骨搬运修复足部骨缺损,重建足的内侧纵弓,通过恢复足弓的完整和稳定来解决患者足部的溃疡和疼痛问题。术前,医护人员先用3D技术设计和模拟手术操作,以备良好地应对风险。

  在足踝部部运用这个复杂的支架组合矫形的同时进行微创截骨搬运手术,这样的手术国内鲜有报道,所以整个手术也是慎之又慎。王朝辉挑起大梁,十几年医途经验使他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术前他在3D模拟手术中不断完善手术方案,最终手术顺利完成,给了病人一个满意的交代。之后他对病人随访了三年,患者足部的溃疡治愈,未再复发,行走上下楼梯基本正常。“这个病人现在已经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前几天还跟我说他已经可以开车了,还给我发了个视频。”看到病人康复良好,王朝辉甚是欣慰。  

  

  

 

  查看病例治疗过程

  (温馨提示: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

   

  病人康复良好,行走上下楼梯基本正常

  如果说大部分人认为骨科是“大力出奇迹”,那么修复重建外科则是在无穷的力量中又糅杂了极致细微的巧手。王朝辉说:“干我们这行,既要胆大心细,又要有熬鹰的坚持。”作为科室的得力干将,除了完成临床工作,他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增长知识和技能,其中,去年就在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泰山杯”病例研讨菁英荟上获得“优秀病例奖”。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举办的广东省第一届创伤骨科经典与疑难病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王朝辉在“泰山杯”病例研讨菁英荟上获得“优秀病例奖”

   

  在广东省第一届创伤骨科经典与疑难病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修复重建外科以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涵盖了手足外科、创伤骨科、修复重建外科、肢体矫形专科、骨髓炎专科。其中业内领先技术包括显微修复外科重建技术、Ilizarov技术、运用Taylor计算机辅助六轴空间外固定架系统矫形技术、3D打印技术、PRP技术等。目前已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佛山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SCI录用杂志和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14项;科室主编出版了专著《手部肿瘤诊疗图谱》1部,参与编写专著2部。

  “我们所从事的是创伤的修复和重建,虽然我们不是上帝手中的命运簿,但要做上帝手中的修正带。”在科主任高峻青的带领下,专科团队将继续以此为目标,不忘初心,以锐利与坚韧、专业与细致、大爱与奉献的精神,为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一往无前。

  专家门诊信息

  高峻青主任专家门诊:每周四下午门诊18室。

  手足修复重建专科门诊:周一至周五上午、下午门诊20室。

  王朝辉医生骨感染及肢体矫形门诊;每周三上午门诊20室。

  供稿:修复重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