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 | 打个喷嚏却突发腰背痛?小心是这里骨折了!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2年10月21日 09:13
 每年的10月20日是

  世界骨质疏松日

  其初期无明显症状

  继而出现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

  甚至出现全身多部位的骨折

  这些以前我们以为的衰老征象

  都可能正提示您患有骨质疏松症  

  而在我国,

  中老年人群中约有97%患有脊椎疾病

  以脊柱为病变部位的骨质疏松症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已成为脊柱科乃至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今天,我院骨一科(脊柱专科)主任曹正霖

  来给大家科普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危害与防治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常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症可怕在哪里呢?

  首先,骨痛会影响日常生活,导致活动灵敏度下降,弯腰屈膝等功能活动受限、卧床时间增加。其次,可能带来“脆性骨折”这一严重后果,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甚至打一个喷嚏,就会发生脊柱的压缩性骨折。  

  据曹正霖介绍,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发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等。而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每年因骨质疏松而继发的骨折多达150万次以上,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就占到了70万,以女性及高龄患者多见。

  发生腰背痛时,你会想到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吗?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80万人因骨质疏松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但其发病常出现的胸腰背疼痛,却常被人认为是身体老化的正常现象,或当做是简单的扭伤。只有不足1/4患者有明确跌倒病史,以致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就诊和治疗的时机。

  我院骨一科也常接诊这样的患者。最近,86岁的谭阿姨就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伤后在家休养,症状无缓解,于是来我院门诊就诊,检查后发现是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据其回忆,可能曾经弯腰搬过东西,就开始出现系列症状。所幸发现较早,曹正霖及团队为其实施椎体强化微创手术治疗后,老人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生活。  

曹正霖为患者做检查(资料图)曹正霖为患者做检查(资料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据估计,中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直接费用超过125亿美元;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后易发生再发骨折,椎体再发骨折风险增加5倍,15%-33%患者在1年内死亡。面对这些可怕的后果,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更为关键。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呢?

  曹正霖表示,正如谭阿姨的例子,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如扭伤、颠簸等),有的可能只是咳嗽、喷嚏、弯腰等日常活动,便引发了骨折。而症状上常常可见不同程度的、持续的胸背部、腰背部疼痛。

  总的来说,如果家中老人突发腰背部疼痛,卧床时疼痛减轻、活动时疼痛加重,就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其中复位固定则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症状及体征较轻,影像学检查为轻度压缩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无法耐受手术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其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4周,药物镇痛,佩戴支具,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

  手术治疗:

  1、椎体强化微创手术治疗(PVP或PKP)

  据曹正霖介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同于一般创伤性骨折,老年人骨质量差、愈合缓慢,长期卧床会加重骨质疏松,骨折更加难以愈合。因此,疼痛剧烈或无法耐受长期绝对卧床的患者,推荐通过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PKP)进行治疗。

  手术通过经皮向骨折椎体注射骨水泥,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强病椎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术后第二天可下地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有助患者尽快回到正常生活。

  2、开刀手术治疗

  对有脊髓及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严重后凸畸形、需行截骨矫形以及不适合行微创手术的不稳定椎体骨折患者,可考虑行开刀手术治疗。但其创伤大,手术及麻醉风险大。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该如何防治?

  这一骨折的前缀为“骨质疏松症”,所以首要预防的便是“骨脆脆”。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基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生化测定。DXA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建议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定期进行检查,以确认自身骨质情况,以更好地预防相关疾病。

  同时,曹正霖也给市民提供了日常生活的预防建议:

  预防小贴士

  1、饮食习惯

  积极鼓励调整生活方式,保证每日膳食丰富、营养均衡。应多吃钙及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蛋类、豆类、鱼类、菌菇、燕麦、奶制品等。同时还应坚持低盐饮食,多饮水,增进食欲,促进钙的吸收。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 

  2、坚持运动

  研究表明,缺乏合理的体育锻炼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体育锻炼可刺激骨量增加,防治负重骨骨量丢失。通过锻炼也可改善机体的灵活性和全身情况,降低骨折率。

  可选择中医传统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生活中保持1周3-4次慢跑、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亦有帮助。运动时遵守量力而行的原则,最好是选择喜欢并能坚持的方式。  

  3、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和维生素D是日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药物。充足的日照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加骨矿含量。

  一般建议在11:00-15:00,暴露四肢及面部皮肤于阳光下15-30分钟(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2次/周,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免灼伤皮肤。  

  4、抗骨质疏松药物

  有需要的人群可在医嘱下补充相关药物。包括:

  ①骨吸收抑制药:

  双膦酸盐类、降钙素(CT)类:目前最常使用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之一,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尤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的腰腿痛、骨病引起的骨痛有特效。一般给药2-3周后疼痛可缓解,能减少其他镇痛药的用量。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雌激素类药物:大部分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危险,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②骨形成促进药: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以特立帕肽为代表。适用于绝经后、男性和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以及高骨折风险患者的治疗。

  总之,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预防及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着密切关联,除了治疗骨折的“标”,不要忽略严格规范地治疗骨质疏松症之“本”。

  来源:骨一科(脊柱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