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病感染全家?”“八成胃癌与它有关?”幽门螺杆菌(HP)真这么可怕吗?5月15日为全国无幽日,佛山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举办义诊活动,由消化内科专家及护理团队组成的义诊小组,为市民提供HP个性化诊疗建议及健康科普,并设置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吸引超300名市民参与。
据悉,该科2017年挂牌成为“HP规范诊疗中心”,2019年被授予“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单位,一直以专业规范且独具中医特色的诊疗服务,造福广大的HP患者。
60岁的何伯曾因多次消化道溃疡出血入住外院,出院后长期服药,但均未检测HP。由于病情反复,何伯慕名来到我院就诊,该科接诊后迅速为其进行HP检测,发现果然是阳性,于是果断实施标准四联抗HP方案,经治疗后随访5年,未出现溃疡复发。
那么,幽门螺杆菌的可怕之处在哪里?传染性是否这么强?是否与各种疾病息息相关?又该怎么进行预防和治疗呢?
幽门螺杆菌的“真面目”
据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副主任韩宇斌介绍,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细菌,能在强酸胃环境中生存,通过分泌尿素酶中和胃酸,并借助鞭毛穿透胃黏液层,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它是唯一能在胃内长期存活的致病菌,全球有高达50%的人口感染。
HP是明确的Ⅰ类致癌物,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消化道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证等。
韩宇斌表示,HP通过毒素损伤、慢性炎症、基因突变及免疫逃逸等多重机制推动胃癌发生。早期根除HP(尤其胃黏膜未萎缩前)可显著阻断癌变进程,降低胃癌风险 。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HP的检测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侵入性检查,一是非侵入性检查。
侵入性检查指的是在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一块胃黏膜组织染色做病理检测、尿激酶检测,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
非侵入性检查主要是通过C13、C14的呼气试验检测有没有幽门螺杆菌存在。
此外还有一些办法,比如在粪便中查抗原、在血液中查抗原抗体等。但一般使用呼气试验和胃镜下黏膜活检作为诊断依据。韩宇斌提醒,检验血液中的抗原抗体,特别是有些体检项目简单地检查血液中的HP抗体,只能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依据,不能作为现症感染的诊断依据。
目前通过简单易行的呼气试验检查,大大提高了HP诊断的准确率。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
该科陈锴主任中医师表示,当前主要推荐四联疗法。患者一旦明确病因,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化用药治疗,从而提高根治率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率。
所谓四联疗法,即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的药物组合,疗程为14天。
要注意的是,用药过程中有会有一些副反应,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导致耐药。
陈锴提醒,治疗结束4周后,患者应通过呼气试验复查,耐药或失败者需调整抗生素方案,必要时进行药敏检测,切不可放任不管。
预防感染的五大举措
1️⃣分餐制与公筷公勺:家庭聚餐使用公筷,避免口对口喂食、共用餐具;
2️⃣饮食卫生:食物彻底煮熟,蔬果洗净,避免生食、生水;
3️⃣口腔清洁:每日刷牙2次,定期更换牙刷;
4️⃣ 手部卫生: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接触污染物后及时清洁;
5️⃣家庭防护:感染者家庭成员建议同步检测,感染者餐具单独消毒(高温煮沸或蒸汽消毒)。
常见误区
误区一:“感染HP无症状就不用治”
即使无症状,HP仍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建议治疗。
误区二:“根除HP后不会得胃癌”
HP是胃癌可控因素,根除可降低致癌风险,但胃癌还与其他因素相关,因此定期胃镜筛查不可忽视。
误区三:“偏方杀菌有效”
大蒜、牙膏等无法杀灭HP,需规范治疗。
误区四:“治疗失败是药物无效”
多因未遵医嘱或耐药,需调整方案而非放弃。
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虽可怕,但通过科学防治则可有效控制。科学护胃,从你我做起!
作者:林美容、黄胜林
图片、视频:脾胃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