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重点强调准确测量血压,规范治疗干预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高血压,可是慢性病界的“常驻嘉宾”,也是心脑血管病背后的“头号反派”。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超过27.5%,意味着平均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由于其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危害极大,被称为“隐形杀手”。
了解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高压)或舒张压(低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诊断标准为: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佛山市中医院心病科主任王文会介绍,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占95%以上,病因不明,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和继发性高血压(由于某些明确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
高血压的破坏力有多强?
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没啥感觉,不痛不痒的,日常多吃点清淡食物、散散步就能解决。但别小瞧它,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悄咪咪地对全身多个重要器官搞破坏。
伤心脏:导致心脏肥大、心力衰竭,增加心梗风险;
伤大脑:是脑中风(出血或梗塞)的第一大“帮凶”;
伤肾脏: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严重者需透析维持;
伤眼睛:造成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甚至有致盲的可能。
以上这些并发症一旦出现,大多不可逆转,因此“发现早、控制好”是高血压管理的关键。
哪些人容易被高血压“盯上”?
1️⃣年龄≥35岁,尤其是中老年人;
2️⃣超重或肥胖者,BMI≥24kg/m²;
3️⃣有家族高血压史者;
4️⃣长期高盐、高脂饮食者;
5️⃣吸烟、酗酒者;
6️⃣缺乏运动、久坐不动者;
7️⃣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者;
8️⃣患有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者。
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叠加,显著提高患病风险。王文会建议这些“高危人群”定期测量血压,争取早发现、早干预。
出现这5类症状要小心!
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不过,也有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01头晕、头痛(尤其在清晨明显);
02心悸、乏力;
03颈部发紧,还可能伴有耳鸣;
04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05严重时出现胸闷、视物模糊、肢体麻木。
值得注意的是,血压高低和症状轻重不能划等号,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不代表器官没受损。
预防高血压,记住这5个关键字
管住“嘴”:少吃盐,每天不超过5克,控油、控糖、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这些健康食物。
迈开“腿”:每周运动不少于150分钟,快走、游泳、骑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管好“秤”:体重下降1公斤,血压可降1-2个单位。减肥可不只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
稳住“心”:保持规律作息,学会给自己减压,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压力太大时,可进行心理疏导或冥想训练。
跟紧“医”:确诊高血压后请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可擅自停药。部分降压药物的作用是“稳压”而非“根治”,一旦停药极易血压反弹甚至诱发危险。
此外,王文会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量1-2次血压,高危人群或有心脑血管病史者应更频繁监测。
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忽视,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现在开始,主动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别等血压升高了才想起该降压哦!
作者: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