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人收藏!24小时5台手术提炼出的心梗保命“预兆”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5年04月30日 16:26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因其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更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早期识别、及时救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下面,佛山市中医院心内科用24小时、5台介入手术,一同深入了解急性心梗的症状,为生命健康筑牢认知防线。  

   

  与死神赛跑的24小时   

  这是4月里极为平常的一天,却也是我院胸痛中心与心内科介入团队频繁与死神交锋的一天。时针刚走过24小时,他们接连完成了5台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每一台手术,都是在与时间赛跑,每一次操作,都关乎着一条鲜活生命的去留,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完整与希望。

  这些争分夺秒的救治场景,绝非个例,而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警示着我们:了解心梗症状、把握黄金救治时间至关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透过这5台手术的台前幕后,探寻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预兆”。  资料图:介入团队手术中

资料图:介入团队手术中

  (以下患者均为化名)

  老郑(64岁)

  症状:持续性胸痛,含服“救心丸”无效,伴大汗、恶心。

  诊治情况:造影提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植入支架后转危为安,1周后对右冠状动脉进一步处理,目前恢复良好。 

  警示:有长期吸烟史,近期出现胸闷症状却不当回事。对此,我院心脏介入室主任罗智敏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胸痛超15分钟未缓解,应立即送院就医!

  杨先生(56岁)

  症状:存在反复胃痛病史,此次出现胃部不适伴恶心、乏力,误以为胃病复发,做胃镜检查前需进行心电图筛查,一下便发现了异常。

  诊治情况:造影显示其存在严重的三支冠脉病变,植入支架后症状缓解,经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出院。 

  警示:心梗疼痛可能不典型,如“胃痛”“牙痛”,容易误诊。罗智敏提醒,急性心梗典型疼痛的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但有20-30%的病人症状不典型,疼痛的部位常常为左肩及左上肢、腰背部、颈部及咽喉部、上腹部、下颌及牙齿、头痛等,也要注意就医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陈先生(56岁)

  症状:突发心悸、胸闷、头晕。

  诊治情况:到院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排除急性心梗后植入临时起搏器,3天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周后顺利出院。

  警示:突发不明原因的心动过缓,也可能是心梗表现。

  李医生(57岁)

  症状:心前区及后背部有明显压迫感,持续不缓解。

  诊治情况:经诊断为广泛前壁心梗、前降支急性闭塞,经过及时的介入治疗后,病情稳定,很快便康复出院。

  警示:医者亦需警惕心梗,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关注自身心脏健康,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小廖(36岁)

  症状:感觉咽痛,下颌部位有紧绷感,后发展为心前区闷痛。 

  诊治情况:检查发现其回旋支急性闭塞,采用药物球囊治疗后症状立即缓解,病情好转后顺利出院。

  警示:患者为程序员,长期熬夜,加之工作压力大且缺乏运动,大大增加了心梗的发病风险。罗智敏特别提醒,千万不要以为年轻就不会有心梗,一旦身体出现异常症状,也要及时就医。   

  关于心梗的健康提醒   

  1.什么是高危胸痛?

  其典型症状为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向左肩、下颌或背部放射,伴冷汗、恶心、气促,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正如刚刚罗智敏提醒的,不典型症状还包括上腹痛、牙痛、咽喉紧缩感、突发乏力或头晕(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他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又或平素久坐少运动、吸烟、经常熬夜者,出现上述症状的应立即就诊。  

  2.如何识别高危胸痛

  牢记“120”原则

  1️⃣胸痛持续1分钟以上不缓解,立即警惕!

  2️⃣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尽快拨打120!

  0️⃣0犹豫,勿自行驾车,等待救护车最安全!

  3.胸闷胸痛时的错误做法

  ⚠️以为“休息一下就好”:心脏疾病越拖会越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自行服用止痛药或胃药:心脏疾病服用止痛药或者胃药是无效的!

  ⚠️让患者独自开车去医院:患者开车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意外!

  ⚠️等待家人回家再送医:这样很可能会延误救治!因为越早开通心脏血管,存活的心肌细胞就越多,预后就越理想。

  4.如何预防心脏疾病发生?

  罗智敏表示,关键在于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日常生活要做好以下7点——

  饮食均衡:少盐、少糖、少油,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鱼类,控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4,避免腹型肥胖。

  戒烟限酒:完全戒烟,男性每日酒精≤25克,女性≤15克。

  管理慢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控制“三高”,夜间侧卧以改善睡眠呼吸暂停及缺氧等。

  减压与睡眠:每日保证6-8小时睡眠,通过冥想、社交等缓解压力。

  定期体检:40岁后每年检查心血管指标,早发现早干预。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再次提醒大家,若您或家人出现胸痛,请立即拨打120,我院胸痛中心随时为您的健康护航。  

  作者:于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