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雷雨天气频繁光顾,不少人感觉身体像被湿气“黏”住,浑身不自在。外湿+内湿,广东人被湿气缠身的夏天又来了,大家的祛湿宝典都备好了吗?今天,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刘天主任中医师来给大家传授超实用的祛湿妙招。
高温雷雨的外湿如何影响人体?
高温雷雨天气,为什么湿气容易加重呢?刘天解释道,雷雨降临,高温环境使地面的水汽加速蒸发,大量“外湿”升腾而起,更容易侵入人体。不过,并非人人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还和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
中医常说“同气相求”,刘天表示,本身湿气重或者体质虚弱的人,就像湿气的“磁铁”,更容易被湿邪盯上。被湿气缠身,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舌苔变得又腻又厚。而从中医独特的三焦辨证体系来看,湿气停留的位置不同,症状也各有特点——
湿气盘踞上焦,会让人感觉四肢困倦、头晕目眩,胸口仿佛压了块石头,闷闷的;到了中焦,胃脘部就开始“抗议”,腹胀、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接踵而至;如果湿气来到下焦,大便会变得黏腻不爽,小便也会发黄,甚至伴有涩痛感。
湿气“分层”祛,效果看得见
湿气轻症:陈皮是宝物
湿气较轻时,不妨试试用陈皮泡茶。陈皮是日常生活中一味常见又好用的中药材,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一杯清香的陈皮茶既能解渴,又能帮你把湿气“赶跑”,尤其适合上班族们。
湿气稍重:煲汤学起来
要是感觉湿气有点“上头”,已经影响到日常状态,那就试试煲汤祛湿法。刘天推荐用茯苓、赤小豆、薏米、冬瓜皮、芡实、木棉花、绵茵陈等食材中的2-3种一起煲汤。
1️⃣赤小豆堪称利水消肿的“小能手”,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减轻水肿症状;
2️⃣薏米不仅能健脾止泻,利水渗湿的本领也很强,可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以及水湿内停等情况;
3️⃣冬瓜皮利水消肿效果显著,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代谢;
4️⃣芡实则可益肾固精、健脾止泻,对脾肾两虚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5️⃣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因脾虚和心神不宁引起的不适;
6️⃣木棉花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作用,能更好地清除体内湿热;
7️⃣绵茵陈则能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帮助身体排出湿热邪气,恢复肝胆正常功能。
脾胃功能不好的市民可以增加白术,白术燥湿利水的特性,有助于排出体内因脾胃虚弱而积聚的水湿之邪,更好地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阳气明显不足的则要记住加上生姜或干姜以温阳祛湿。
刘天尤其推荐口感清甜的芡实薏米冬瓜皮猪骨汤,简单易做,又能起到良好的祛湿效果。
别忽略了运动排湿法
刘天提醒广大市民,运动出汗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排湿方法。运动过程中气血运行加快,毛孔舒张,湿气会随着汗液一同排出体外,有助于调节身体的水液代谢平衡,达到祛湿的效果。
大家可以根据身体状况与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但要注意的是,运动虽好,却不宜过度追求暴汗。过度出汗不仅可能损伤人体的津液,还会使阳气随着汗液过度外泄,进而耗伤正气,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运动时应保持适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这样既能有效排湿,又能确保身体的阴阳平衡与健康状态。
应季蔬果选得好,湿气不来找
在高温雷雨天,吃对蔬果对祛湿也有大帮助。刘天特别提醒,脾胃功能不太好的朋友,水果要少吃,尤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冻水果,一定要忌口。
另外,像芒果、榴莲、龙眼、荔枝、山竹这类水果,虽然美味,但吃多了容易加重体内湿热,湿气重的人要尽量少吃。相比之下,苹果、橙子等水果,性质较为平和,不容易增加湿气负担,是这个季节比较理想的选择。
温馨提示
如果湿气已经严重影响生活,怎么调护都不见好,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因为严重的湿气问题往往错综复杂,涉及身体多个层面,只有通过中医细致的辨证论治,量身定制调理方案,才能从根本上平衡阴阳,把湿气彻底排出。
@广东小伙伴们,还不把这份秘籍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清爽一夏。
大家平时还有什么祛湿的妙招,欢迎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分享。
宣传科整理
部分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