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阅读30分钟,一年可以读完12本书,这个读书日,您阅读了吗?当电子屏幕占据太多目光,不妨让纸质书页的墨香唤醒沉睡的阅读记忆,让我们重新计算时间的价值,“以家人之名”一起来读书吧。
据介绍,佛山市中医院工会在医院党委领导和上级工会的指导下,全面推进21个工会小组职工小家建设,统筹推进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民主管理与职工关爱,以职工小家赋能基层,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其中,不少职工小家以“书香文化”为抓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职工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为构建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医院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2025年的世界读书日,让我们随着其中的4个职工小家,开启一次别开生面的“书香医路”探索之旅。
门诊综合工会小组职工小家
推荐理由
门诊综合工会小组职工小家4年来一直坚持举办荐书活动,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让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交流思想,不仅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还建成了院内优秀读书角。正如萧伯纳所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种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让小家成员受益匪浅。
《以客户为中心》也是我在小家分享过的一本书,它是解码华为商业基因的必读之作。书中以“客户需求”为锚点,从战略到执行层层剖析,揭示了华为在全球激烈竞争中逆势突围的秘诀——极致服务、提升质量与自我革命。像“深淘滩,低作堰”的商业模式,以及“端到端流程贯通”的管理智慧,都为管理者们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
戚振红在小家分享好书
当今的医疗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服务流程需要优化,患者体验也亟待提升。而这本书中强调的客户痛点洞察、服务创新及质量管控等理念,正好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借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助力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相信这本书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内科第四工会小组职工小家
推荐理由
为了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文化素质,更好地服务患者,内科第四工会小组职工小家定期开展“中医经典学习”活动。
平时,我对中医经典著作多有涉猎,但要推荐一部适合临床医师研习的入门经典,当首推清代御医吴谦主持编纂的《医宗金鉴》,这本书汇集了历代医家的智慧,堪称医学百科全书。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它的系统性。全书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十六种,构建了完整的中医认知框架,让我们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困境。更难得的是,它将艰深晦涩的理论转化为朗朗上口的歌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样的韵律化处理让经典条文变得易记难忘。这对于现代学习者来说,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
吴海科在闲暇时间阅读
作为曾经的清代太医院教学用书,《医宗金鉴》的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验证的。书中记载的“桂枝汤”“麻黄汤”等方剂,至今在临床上还经常使用,而且疗效确切。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它教会我们“由博返约”的智慧,它能把繁杂的中医理论提炼成可操作的临床指南。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能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能学到更多治病的方法和中医的思维方式,常读常新。
骨科第五工会小组职工小家
推荐理由
在骨科第五工会小组职工小家,书籍始终是我们沉淀自我、开拓视野的知识宝库。而《脾胃论》恰似穿越时空的医学典籍,为我们展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千年智慧。
此书由金元时期医学大家李东垣所著,其学术思想突破时代局限,不拘古法、革旧创新,至今仍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的重要基石。书中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为核心,创造性地将脾胃功能与人体元气、疾病发生紧密相连。李东垣所处的战乱年代,百姓因饥饱无常损伤脾胃;而在现代社会,熬夜、饮食不节、情绪焦虑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样让脾胃成为健康“短板”。跨越七百余年,这一理论依然精准揭示了当代亚健康与慢性疾病的深层根源。
谢韶东分享读书心得
书中的经典方剂与诊疗思路,更是中医智慧的生动体现。在临床中,我曾将其化裁用于术后脾胃虚弱患者的调理,显著改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作者强调的脾胃升降理论,也启发我在治疗顽固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时,可从调节脾胃气机入手,突破常规思路,获得更好疗效。
作为中医经典,《脾胃论》不仅是医学著作,更蕴含“治未病”的养生哲学与“身心同治”的人文理念。它提醒我们,脾胃不仅关乎消化,更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
内科第二工会小组职工小家
推荐理由
内科第二工会小组职工小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营造书香氛围,围绕医学人文主题分享心得,探讨如何在医疗服务中践行人文关怀,提升职工文化素养与修养。姚志彬教授的《让人文照亮医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们深受启发的著作。
这本书犹如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现代医学常被忽视的人文维度。作者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指出,当医学过度追求技术进步时,往往忽略了患者作为“人”的根本需求。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人文关怀在医患沟通、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安慰剂效应的巧妙运用,到医生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背后的情感力量,都让我深刻认识到,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
黄清华分享读书心得
这本书还深入剖析了医学伦理的复杂性,在生命抉择、资源分配等问题上,教导我们如何平衡技术操作与道德考量。同时,作者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深刻反思,主张将人文素养培养贯穿始终,让未来的医生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悲悯之心。这也启发我们重新定义“好医生”的标准,那就是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呵护患者的心灵。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方向,我相信它也能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希望大家在世界读书日也能够借助这些书开启一段知识的旅程,您最近在看什么书?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宣传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