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在线|别乱采!这粘人的东西虽是鼻炎“克星”,但有毒!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5年01月24日 09:49

  近日,河南开封一位老奶奶听信偏方,在路边采摘苍耳子给9岁孙子煮水治疗鼻炎,二人双双中毒,孩子尤为严重,甚至进了ICU,这个新闻很快冲上热搜,引发热议,苍耳子到底真的能治鼻炎吗?为什么会导致中毒呢?本期【药师在线】来给大家解答。

  据临床药学室吴映秀中药师介绍,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因其子如耳硝,得“耳”之名,熟后色青黑,即苍色,故名苍耳。苍耳自然生长在乡村路边、沟旁、田边等处,从它身边走过,它会悄悄地粘附在人们的衣服上,俗称“粘人王”。虽然苍耳子“粘人”比较烦,但它却能入药,尤其擅于治疗鼻科疾病,被称为治疗鼻炎的要药。  

  苍耳子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以“枲耳实”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自《千金·食治》后逐渐以“苍耳子”之名入药。《中国药典(2020版)》记载:苍耳子性温,味辛、苦,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即常说的鼻窦炎)、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等。

  药典规定其用量为3-10克,水煎服,用于治疗鼻炎、头痛等症状时,常与辛夷、白芷等配伍使用;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等症状时,可与独活、威灵仙等配伍使用。另外,苍耳子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敷,还可外用治疗风疹瘙痒、湿疹等皮肤病。  

  吴映秀表示,苍耳子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水溶性苷类、黄酮、脂肪酸、倍半萜内酯、生物碱、酚酸及其衍生物类化合物等。其毒性成分主要是倍半萜内酯类、水溶性苷类及毒蛋白,可影响机体的各个系统,对心、肝、肾、胃肠道等器官造成实质性损伤,尤其是对肝脏损伤严重。苍耳子中毒潜伏期约1-10天,早期主要表现为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表现;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及肝、肾、循环、呼吸等多系统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苍耳子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主要为对症治疗及补液、清除毒物、保护脏器功能,包括催吐、洗胃、服用活性炭、牛奶导泻等。  

 

  为什么会造成苍耳子中毒?  

 

  原因主要包括超剂量使用、炮制不当、超疗程使用、误食生品等。苍耳子一般经过炮制后使用,临床上常用炒苍耳子饮片。炒苍耳子是取净苍耳子,按照药典中清炒法的相关规定炒至黄褐色,去刺,筛净而得。苍耳子通过高温炒至黄褐色,使脂肪油所含的毒蛋白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被溶出,可使其毒蛋白失活变性,达到减毒目的。  

  因此,建议鼻炎患者要到医院就诊,切不可听信偏方、自行采摘路边的苍耳子煮水服用。服用苍耳子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另外,含有苍耳子的中成药如鼻炎康片、苍耳子鼻炎滴丸、鼻渊通窍颗粒等,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不可自行超疗程服用。  

  作者:吴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