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的第2个节气,寒未深而雪未盛,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反复刺激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天气预报显示,经历小周末的升温后,下周气温明显有所下降,佛中医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提醒,低温天气容易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因此需要加强防寒保暖,避免寒邪对身体造成伤害。
钟伟泉称,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而五行相对应的自然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因此不同的季节所需要重点保养的脏腑也就有所不同,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他建议,大家可从以下4各方面进行养生。
预防干燥,润泽皮肤
冬天是一个干燥的季节,而温度过高的暖冬更是导致空气干燥的主因。随着气候变化,不少人会因为天气干燥、洗澡水过热、使劲搓澡或睡眠不足而导致皮肤干燥,甚至出现晨起后口鼻干燥、皮肤瘙痒、皮肤干裂的情况。
钟伟泉指出,这种因季节变化引起的皮肤干燥最重要的要以预防为主,市民应少吃辛辣食物,每天多喝水和多吃水果蔬菜,补充人体体内的水分。要注意休息,坚持晚上11时前入睡,使肝、胆两个器官获得充分的休息,皮肤自然得到润泽。
同时,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并尽量不用或少用肥皂或浴液,洗完后可擦一些复方甘油止痒剂、维生素E乳、橄榄油、保湿霜等保护皮肤。
规律起居,调整饮食
在万物敛藏的冬季,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以收藏阴精、润养五脏。起居方面,早睡可养人体阳气,迟起能养人体阴气。钟伟泉提醒,习惯在清晨出门运动的中老年人,应晚些出门或准备足够的御寒衣物,以免突然进入寒冷的环境中,因温差过大而发病。同时,要根据自己身心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中老年人宜选择慢跑、骑车、健身操、小球类、交谊舞、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项目,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饮食方面,宜多吃温性食物,适当多吃芝麻、花生、栗子等有助补肾的食物。此外,小雪时节天气时常干燥、阴冷晦暗,人们常会因心情郁闷而生“内火”,白萝卜能清火降气、消食,并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
加强保健,抵抗疾病
暖和、干燥的冬天也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另外,小雪节气前后气温不稳定,患有心梗、心绞痛、中风的病人容易因寒冷刺激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不稳,引起急性并发症。
因此,小雪时节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需注意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抗病力,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钟伟泉表示,市民可以在室内做筋络保健操,拍打肺经、肝经、肾经穴位,或者每晚用热水泡脚或按摩揉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艾灸调肝、保养肾气
节气灸的特点是根据不同节气的“天时”所对应人体的穴位进行艾灸,最大程度地激发经络之气,达到温通气血、调整阴阳、根除宿疾和病根的功效。小雪节气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寒冷的冬天。
这个时期,艾灸重在保养肾脏,肾气足则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另一方面,由于冬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容易因气机郁滞而出现肝区不适、口苦、皮肤干枯、瘙痒等症状。因此小雪时节的灸疗要肾经与肝经并用,补益与调畅并行。市民可自行艾灸大椎、肺俞、肝俞、膈俞、肾俞、太溪、涌泉等穴位以保养肾气、调达肝气,起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每个节气都开展节气保健灸,节气保健灸包括有:直接灸、隔物灸、督脉灸、温灸器灸以及天灸疗法,针对小雪节气的特点,针灸科推崇隔附子饼灸神阙穴及督脉灸。
督脉灸
隔附子饼灸
此外,我院肾病科黄艳华主治中医师还给大家一些饮食方面的建议,秋冬进补建议大家可适当食用一些羊肉、桂圆、大枣等温性的食物,也可以吃一些山药、核桃、猪腰等补肾的食物。今天,向大家介绍一款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核桃杜仲猪腰汤”,一起煲起来吧!
核桃杜仲猪腰汤
食材:瘦肉150g,核桃仁50g,猪腰1对,陈皮1瓣,杜仲15g,生姜2片。
做法:新鲜猪腰,剖开,去除白色内膜,用生粉腌制5分钟后冲洗干净;瘦肉洗净切块,核桃、陈皮泡水备用。砂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加入上述材料,文火再煮1小时,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补虚,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适用于腰痛怕冷,腰膝酸软、腰背痛、盗汗、小便频数等有辅助作用。
来源:针灸科、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