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到啦|专攻下肢疼痛还能疏通肝胆少生病,阳陵泉穴快来Pick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4月07日 09:22

  

  清明前后雨水增多,加之时不时出现的气温多变,不少市民尤其是老人家已经在喊膝盖痛了,加上春天肝气旺盛,人的情绪容易频繁波动,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本期【穴到啦】我院针灸科张保球副主任中医师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被誉为“一个穴位通肝胆,下肢疾病跑不了”的阳陵泉穴。  

  
  01:52

  点击查看视频

  “阳陵泉”有何内涵

  阳陵泉出自《灵枢·本腧》,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由于胆经是阳经,膝关节的外侧也是阳面,所以取“阳”字;膝关节下方是腓骨小头,突起像山陵,前方的凹陷就好像流水汇聚,形成泉水,所以命名为“阳陵泉”。

  根据它的名字,便很容易能找到其定位,即小腿的外侧面,膝关节以下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  

  张保球表示,很多朋友会比较纠结如何精准定位穴位。其实穴位并不需要精确到某一个点上,只要在一定的区域内,可以使患者得气,就能达到治疗效果。

  阳陵泉穴的标签与功效

  提到阳陵泉穴,大家可能会想到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是一个护膝穴。其实它的作用远不止如此。据张保球介绍,阳陵泉穴有两个“标签”,理解了它的“标签”就很容易理解其作用。

  一为“筋会”,顾名思义,它是治疗筋病的要穴,凡是和筋病相关的病症均可,特别是下肢的筋病,如坐骨神经痛、骨质疏松症、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下肢痉挛抽搐,中风后遗症引起的下肢乏力僵硬,脊柱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下肢痿软乏力等。  

  此外,阳陵泉为胆经的“合穴”。什么叫“合穴”呢?人体的经气在十二经脉不停流动,足少阳胆经是十二经脉中的一条,而当经气流经阳陵泉穴时,就会聚集在一起,故称之为“合穴”。“合穴”主治与该经脉相关联的脏腑疾病。因此,阳陵泉穴还能用于治疗和胆经相关的疾病,包括胆囊炎、胆道蛔虫引起的疼痛等。

  为什么又说它一穴通肝胆呢?张保球提到,在中医理论中,肝胆相照,互为表里,胆经与肝经相连。因此,当肝气抑郁时,胆经的循行路线可能会出现不适,而胆经的疏通则有助于肝气的发散。该穴位可以治疗情绪方面的疾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同时对肝炎的治疗也有功效,还能改善口苦、口干、呕吐等症状。  

  居家保健推荐

  1.艾灸

  出现下肢疼痛、膝关节肿痛、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艾灸阳陵泉穴来缓解。悬灸操作简便,属于平补平泻而又稍偏补的手法,比较适宜年老体虚者使用。不过,张保球也提醒,如果膝关节出现红肿、发热等一系列实热证表现时,则不一定适合艾灸。所以,使用前要咨询专业医师。

  而在穴位的搭配上,坐骨神经痛的话可通过悬灸环跳穴、阳陵泉穴改善症状;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除了悬灸阳陵泉穴,还可配合内外膝眼穴;肩周炎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在治疗时除了艾灸肩关节局部痛点外,也可以艾灸阳陵泉。  

  2.推拿

  对单个穴位进行刺激也有助于缓解症状,主要以按压为主,按的时候加上一些揉劲,以局部产生酸麻感为度。一般按5-10秒后放松2-3秒,一共按压5分钟左右即可。若为年老体弱、骨质疏松者,则要注意按压的力度不宜过重。

  就像上面提到的,阳陵泉穴作为胆经的合穴,可以治疗肝胆相关的疾病,改善其症状。如出现肝肋部隐隐胀闷不适、情绪低落的话,可以按压阳陵泉穴,配合肝经的期门穴以疏肝解郁、通络止痛;如出现口干苦、口臭、肋部疼痛,可按压阳陵泉穴、丰隆穴、支沟穴、大包穴、光明穴等以清肝利湿、清热泻火。  

  

  3.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也是居家较为方便的治疗方式,根据药膏不同,用于不同疾病。如我院制剂温经玉龙散、祛风活血散或其他的祛风贴药膏。

  张保球强调,在使用时要分清疾病的虚实。一般来说,有外伤病史或局部红肿热痛、压痛明显的,以实证居多,建议膝关节退行性疾病者用天柏金黄散,膝关节扭挫伤者用祛风活血散或凉血消肿贴。  

  

  若疼痛时间较长,局部压痛不是很剧烈,但绵延不绝,或兼年纪偏大、身体虚弱者,一般以虚证为主,药膏以温经玉龙散为主,如骨质疏松患者、久病体弱者适用。肝胆疾病患者则须通过医生辨证使用。以上药膏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此外,拔罐对于局部关节疼痛是比较有效的,主要用于局部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也可配合肩关节疼痛的治疗。常用的留罐法属于平补平泻,虚证实证患者均可使用。但总体来说,阳陵泉穴用于居家保健治疗,还是建议以艾灸或推拿手法为主

  温馨提示 

  ①悬灸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艾条不可长时间停于一处,避免对局部长时间刺激。

  ②按摩时,以局部出现酸麻感为度,不宜强刺激。

  ③穴位贴敷时,要注意皮肤是否对贴敷的药物有过敏反应,若出现瘙痒、潮红等,则不宜再使用该药物。

  来源:针灸科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