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阳春好时节,时节养生宜疏肝理气,附食疗方与养生茶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4年03月11日 08:25

  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意为春雷始鸣,惊走蛰居之虫。不过,今年恐怕土里的小虫跟我们一样被“回南天”狠狠打脸——“我家里怎么在下雨?!”  

图片源自网络图片源自网络

  经历短暂的回南天后,我们熟悉的“阿冷”江湖救急,据@佛山天气预报,未来几天,冷空气影响频繁,成熟的广东人已经开始添衣加被了。  

图片来源@佛山天气图片来源@佛山天气

  尽管天气反复,气温多变,顺应时节气候养生是不变的主题,一起来听我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刘继洪讲惊蛰养生的要点吧。

  起居生活

  在惊蛰节气,冷暖空气交替,乍暖还寒,需要随气温改变添减衣服,老人小孩体虚者尤为注意。所谓“春捂秋冻”,这个节气虽然春回大地,但也是疾病多发的时期。  

  ● 预防流感、感冒、皮肤病等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体虚者少去人群密集地方或公共场所,注意手卫生;保持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流动。同时这是风疹、麻疹等皮肤病的高发期,小孩注意提高免疫力。

  ● 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情舒畅

  惊蛰节气在春季,人的精神情绪顺应万物欣荣、生机勃勃的春季而变得开朗起来,肝主疏泄喜条达,因此应避免生气等负面情绪,多参与户外活动,保持身心舒畅。

  饮食调摄  

  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可适量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莴苣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甘甜之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食疗药膳  

  

  运动保健

  中老年朋友清晨可到阳台、河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步、打太极、慢跑、做体操、练气功,年轻人可进行一些球类活动;春游踏青、放风筝等户外运动可使人体各种组织器官适应春天的生发之气。  

  尤需注意的是,虽然春暖花开,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但有些人却很害怕春天的到来,春天的花粉飘逸,细菌尘螨等微生物的迅速繁衍给特禀质的人群带来困扰。特禀质人群容易出现不停打喷嚏、流清涕、流眼泪、眼睛痒、咽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中医的特禀质就是常说的过敏体质,是中医九种体质分型之一。以下七种症状,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你是否也曾频繁出现过?

  1.没有感冒也会打喷嚏。

  2.没有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

  3.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

  4.容易过敏(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交替时、气候变化等)。

  5.皮肤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

  6.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紫红色瘀点、瘀斑)。

  7.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若您存在上述问题,可到我院治未病中心了解自身体质情况,请教专业医生并及时干预调理。

  养生茶饮

  除了起居生活及饮食方面的建议外,我院药剂科林荣霄药师还向大家推荐一款时令养生茶饮——“杞菊饮”。该款茶饮由枸杞子、菊花、陈皮和罗汉果组成,对应惊蛰节气阳气生发、肝气旺盛之势,可以起到养肝明目,疏散风热,理气健脾的功效,很适合在惊蛰节气饮用。  

  枸杞子

  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菊花

  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陈皮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罗汉果

  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来源:治未病中心、林荣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