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寒露,切莫急着“贴秋膘”,这样养生更妙
资料来源: 发布者:甘丽姝 时间:2020年10月09日 10:30

  10月8日,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  

  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

  寒露节气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覃彪民介绍,从中医角度来说,秋属肺金,而酸味收敛可补肺,辛味发散则泻肺。近期市民饮食需以清润、温和为主,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食品,且不要急着“贴秋膘”。

  01  滋阴润肺对抗干燥

  秋风起,不少市民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鼻敏感、干咳无痰、大便干结、眼睛干涩、口唇开裂等“秋燥”症状。覃彪民推荐大家,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用甘寒滋润的食物缓解秋燥。芝麻、核桃、糯米、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均是润燥胜品。  

  

  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摄入蜂蜜会增加脾胃负担以及龋齿、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成人每天摄入蜂蜜不超过一汤匙,儿童应减半,早晨和午睡之后喝蜂蜜水最为适合。  

   

  02  寒露不露脚

  覃彪民提醒市民,在起风下雨频繁的秋天,需做好脚部保暖,适时穿上保暖的鞋袜,切忌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尤其是老年人,秋天容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等,所以足部的保暖很重要。覃彪民建议,临睡前可以用热艾草水泡脚以温经通络。  

   

  03  艾灸养生防病

  在寒露节气里,夏秋暑热仍与秋凉干燥时有交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容易发生。

  覃彪民介绍,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预防腹泻、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艾灸神阙、涌泉等穴位可预防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症状,艾灸肺俞、鱼际等穴位可预防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中脘穴:

  取穴方法:仰卧,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坐位屈膝,摸到外侧膝眼的凹陷处,以手四指并拢,将食指放在膝眼处,小指对应的地方即是本穴。  

 

  神阙穴:

  取穴方法:脐中央即是本穴。  

 

  涌泉穴: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卷足时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即是本穴。  

 

  鱼际穴:

  取穴方法: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本穴。  

 

  以上养生小贴士大家学到了吗?

   

  供稿:针灸科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

  专家简介

   

  覃彪民,副主任中医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199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一直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于2003年到武汉同济医院进修康复医学,于2012年至2014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博爱医院专业顾问,受医院委派前往香港博爱针灸诊疗中心从事临床及带教工作。

  擅长运用各种传统针法、灸法、温针、拔火罐、穴位注射、耳针、腹针、梅花针、火针、放血疗法等,治疗各种痛症,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膝、踝关节痛,中风、面瘫等神经损伤,以及头痛、头晕、失眠等亚健康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