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本义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但在南方地区,处暑往往伴随“秋老虎”,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气温虽高,但已有初秋“燥热之气”,我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表示,此时防暑降温仍为主旋律,但也要注意开始防秋燥。
钟伟泉指出,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应多喝水补充水分,还可多吃一些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梨、葡萄等水分充足的新鲜水果,避免燥邪伤害。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
此外,处暑节气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胃弱者可多喝粥,如红枣糯米粥、百合粥、莲子粥等。
晚上室温不宜低
处暑时节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白天虽然酷热,但夜间凉爽,钟伟泉提醒,晚上睡觉时空调温度不宜过低,26℃以上为宜,或改吹风扇,但不要对着直吹。
频繁出入空调房的上班族要注意预防感冒。
适量运动保阴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
可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补养肺气选灸法
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应注意养肺。
市民可通过叩击督脉、膀胱经、廉泉至天突等穴位以补益肺气,亦可温灸关元、涌泉等以收藏元气。
来源:针灸科
视频剪辑:张键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