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骨痛,除了外用药,还有一个古方——小活络丹,专治中医所说的“痹症”。本期【药师在线】邀请到中药房曾荣香主任中药师,给大家介绍这个小活络的大妙用
小活络丹,最早记载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制川乌、制草乌、地龙、制天南星、制乳香、制没药这6味中药组成的一种丸药。该药具有散寒祛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多用于关节病变
目前在市面上售卖的有中成药小活络丸(丹),二者在组成上稍有不同。小活络丸中的天南星为胆南星,小活络丹中的天南星为制南星。另外,小活络丸中乳香、没药的用量比例小于小活络丹。小活络丸与小活络丹的功效大体一致,但小活络丹温燥的药性更大些,而且其活血止痛的作用更强。
小活络丹常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证,临床可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等。另外,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若因经络中有寒、湿、瘀血,出现手足麻木、肢体沉重甚至疼痛,日久不愈,也适合使用本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小活络丹具有镇痛、抗炎、抗组织胺、免疫抑制、改善血液循环、祛痰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脑梗塞及后遗症等疾病。
小知识:痹证是什么?
痹证是中医术语,指由于风、寒、湿、热、痰等邪气痹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麻木、重着、酸楚、屈伸不利、僵硬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痹证的主要特征。痹证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等类型之分,分别由风、寒、湿、热邪导致。
行痹的疼痛游走不定;痛痹的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着痹的疼痛重着、固定,麻木不仁;热痹则肢体关节红肿,疼痛剧烈。还有一类尪痹,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伴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
大号“小活络丹”,扶正祛邪兼顾
除了小活络丹,还有一个大活络丹,出自清代医家徐大椿的名著《兰台轨范》,组成有50多味中药,包括羌活、独活、白芷、防风、细辛、乳香、没药、血竭、川芎、沉香、青皮、香附、草豆蒄等。
大活络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是活络止痛、扶正祛风的良药。主要治疗因气血不足、风寒外邪侵袭或肝风内动导致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半身不遂、手足拘挛等病症。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辨证属于本虚标实的脑血管后遗症。
ps:大活络丹和小活络丹都具有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等功效,但大活络丹兼顾扶正祛邪,适合有气血不足的患者;小活络丹专于祛邪,适合身体壮实的患者。
大、小活络,应用需谨慎
服用大、小活络丹,均可以用温开水送服。如果用黄酒送服,可以进一步增强行气、活血、通络的功效。
大、小活络丹因含有制川乌、制草乌等药材,使用过量将导致中毒,出现舌及咽部麻辣感、肢体无力、视物模糊、心悸等症状。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剂量,并严密观察病情。
大、小活络丹因方中含有具活血化瘀、辛温香窜等功效的药物,故孕妇须忌服。
小活络丹比较燥热,不适合体内有风热、湿热、痰热等热邪的患者。血虚以及阴虚内热的患者用药不可过多,血虚的患者可以用补血的四物汤(由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送服。但由于患者自身无法判断病机症型,故建议咨询专业医师后再使用。
出血性中风偏瘫的初期患者多神志不清,忌用大活络丹;体质过于虚弱、发热、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忌服。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