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
南方气候闷热难耐
昼长夜短,在中医五行中属火
对应的脏腑为“心”
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
而夏季炎热人们出汗多
耗心阴、损心阳
那么,我们该如何养阳护心呢
佛山市中医院心病科
贺青军副主任中医师来教路
立夏
贺青军表示,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安则血脉通畅、五脏六腑安宁。夏季炎热气候也会干扰心神,使人心情不宁,心跳加快、烦躁易怒。因此,夏季养心需“三宜”。
一宜管理情绪,静养心神
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所谓“心静自然凉”,宁心静神尤为重要,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养护心脏。日常中注意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得失,不贪得、不患失。尤其是老年人,不要争强好胜、性急口快,避免产生烦躁情绪,避免过于兴奋的娱乐活动,尽量减少外界对心神的不良刺激。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
贺青军建议在夏季多静坐,静则神安。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气功等方法来入静。
二宜动静结合,适量有氧运动
盛夏酷暑,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加快,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养心最适宜“慢”动作,不适宜做爆发性强的无氧运动。有氧的“慢”运动消耗一定热量,同时锻炼心肺功能,并且不会让人觉得太过疲惫。因此,夏季我们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游泳、普拉提等相对舒缓的有氧运动。
同时,贺青军强调,由于夏季气候闷热,运动时还应注意“三忌”:一忌在人多密闭的空调房运动锻炼;二忌忽视休息而进行过强的运动锻炼;三忌在高温酷暑中大汗淋漓运动锻炼。并建议市民选择在空气流通的场所、气温较低的早晨或日落前较凉爽时进行户外锻炼;在户外运动锻炼时要随身带上与运动量相适应的饮用水,保证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少量多次的喝水,不断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
三宜饮食清淡,增酸减苦
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饮食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应注重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可多食用牛奶、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及酸味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滋养肝脏的作用,常吃还可降血压、软化血管、保护心脏。考虑到养护脾胃,不妨多喝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以畅通气血。
温馨提醒
此外,夏季切忌贪凉而暴吃冷饮、冰水、凉菜、生冷瓜果等,否则会使脾胃功能受到影响,甚至酿生疾病。老年人、小儿体质较弱,对于过热过冷刺激反应较大,更不可过贪冷饮之类。
贺青军提到,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被污染而腐败变质,是肠道疾病多发高发季节,因此要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对于剩饭剩菜要回锅加热,经常使用的炊具、饭具、茶具等要经常消毒,妥善保管。
贺青军还给大家推荐了
6个养心穴位
闲时按一按,养阳养心更保健
推荐
夏季养心按摩穴位
劳宫穴:握拳,中指尖处即是劳宫穴。
中医认为,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
内关穴:在腕横纹的3根手指,两条筋的正中间就是内关穴。
按揉内关穴能够缓解心悸、胸闷、胸痛,起到养心通血脉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刺激此穴,可使胃肠蠕动规律有力,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
曲泽穴: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的尺侧缘,属于手厥阴心包经。
本穴具有清热解暑、袪湿止泻、除烦止渴的功效,在夏季选用此穴能很好地预防和治疗暑湿侵袭所引起的高热、心烦口渴、大汗淋漓、呕吐、腹痛腹泻等症,为祛暑清热之良穴。
百会穴:于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属督脉之穴。
本穴有升阳祛湿、清头醒脑的功效,能很好地预防和治疗夏季炎热或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乏力倦怠、胸闷气短、口渴汗多等气阴耗伤之症。
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中点,属于经外奇穴。
具有清头明目之功,对于头晕头痛、脑胀耳鸣、眼目肿痛等暑热之症有良效。
以上各穴均可自我按摩,操作时力量由轻到重,用拇指按揉3-5分钟。也可以使用刮痧板蘸香油或刮痧油等,轻刮颈部、脊柱两侧夹脊穴、胸胁部、肘窝及胭窝等处,刮至皮下出现紫斑为止。
来源:心病科(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