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30318162052.png

【贴士】谷雨湿邪更伤人,健脾祛湿升阳气学着这样吃……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19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谷雨时节正处于由春到夏的过渡阶段,雨水、大风天气常交替出现,且温差大、空气湿度大。此时湿邪很容易损伤脾之阳气,使得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易出现身体困重、肌肉关节酸重、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黏腻不成形、皮肤起疹、舌苔厚腻等症状。

  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徐光镇中医师建议,日常养生保健应以祛湿、健脾为主,谷雨时节要顾护好脾,为接下来闷热的夏天打好基础,也可免受谷雨湿温之邪的困扰。   

  谷雨时节,调补脾胃有妙招  

  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中医认为,此时脾处于旺盛时期,能涵养胃气,有利于营养吸收,即使脾胃虚弱的人,这时候也可能显现出脾胃功能好转的假象,此时正是适当调补脾胃的好时机。

  饮食上注意少食酸味食物,适当多食甘淡食物,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冬瓜等。徐光镇介绍以下几种节气食疗供大家参考:  

 

  做法 

  将粳米、薏苡仁、芡实分别淘洗干净,鲜山药去皮,切成滚刀块。锅中放入薏苡仁、芡实和适量水,小火煮20分钟,倒入粳米,继续煮20分钟,放入山药块煮至粥成,最后调入适量白糖即可。 

  功效 

  山药可补益脾、肺、肾,益气养阴,健脾止泻;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止带,固涩作用强;薏苡仁健脾清肺、利尿消肿、除湿去浊、美颜净肤。

  谷雨湿邪较重时可多食此粥,能健脾除湿,改善脾湿引起的各种脾胃不和、便溏、水肿等症状,对预防脾胃疾病及肺部疾病均有益。  

 

  做法 

  各药物浸泡、洗净,取蜜枣去核。鲫鱼宰后洗净,煎至微黄。各食材与生姜一起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 

  清肝热、祛湿困。绵茵陈有清热利湿、去黄疸和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蛇舌草具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的功效;鲫鱼能和胃肠、通阴利水、温中下气;配上开胃益脾的蜜枣,使此汤既不寒凉又利祛湿健脾。  

 

  做法 

  鸭梨、荸荠、藕去皮,麦冬、鲜芦根提前泡水,一起下锅加水1000毫升,待沸腾后加适量冰糖即可。 

  功效 

  谷雨养生汤为清代名医吴鞠通所创。鸭梨能润肺,荸荠能健脾,麦冬能养阴清心,藕具有健脾、养阴的作用,芦根能清胃热。

  此汤能升发阳气、养阴生津。  

 

  做法 

  将香椿芽择洗干净,保持完整,用开水焯烫,拧干水分并切碎。将鸡蛋打入盆中,加入香椿芽、盐和适量水,朝一个方向搅打成糊状。锅中倒入油,烧至七成热,倒入鸡蛋液炒熟即可出锅。 

  功效 

  香椿有助阳作用,可祛风利湿、止血止痛、健胃理气、暖腰膝、除冷痛、抗菌消炎。谷雨食用香椿,对预防湿邪所致的脾胃不和、腹痛、泄精、神经痛、风湿痹痛、心胸痹冷、外感风寒、感染性疾病等均有益。

  舒缓情绪,运动健身勿大汗 

  此时正值春夏之交,且春季为肝气当令,肝与情志密切相关。徐光镇提到,大家需格外重视保持乐观情绪,遇到烦恼时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或多到大自然中走走,尽量把不良情绪调节好,切忌遇事急躁,妄动肝火。心中烦闷时,可以按摩十宣穴(位于十根手指尖端的正中央)。  

 

  Tips

  用拇指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可起到畅达气机、舒缓肝气的效果,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

  同时,大家在日常运动时谨记“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谷雨时节人体气机发散,较易出汗,而汗出过度则会影响夏季时的气血健康。因汗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津液充足,到夏季时才能气血旺盛,因此谷雨时运动勿大汗。

  湿邪入体,穴位按摩治未病 

  谷雨时节降雨多、湿度大,容易出现精力不好、头晕沉、困倦疲惫等症状,针对湿邪易伤脾脏的特点,市民朋友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健脾祛湿。

  艾灸温阳、利湿、通脉,一方面改善脾胃运化功能,祛除湿气,另一方面可抵御湿气内侵人体,未病先防。

  Tips

  常用健脾祛湿穴位:足三里、脾俞、中脘、天枢、阴陵泉、丰隆、太白等。

  艾灸方法:可从其中选择4个穴位,每日每穴艾灸20-30分钟左右,每灸10天可以休息 1-2 天,温灸即可。

  注意事项:阴虚患者需调整灸疗所取的穴位,请咨询专业医师后再应用,并注意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据了解,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一贯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念,特色中医药疗法包括耳穴保健按摩、理气培元功、八段锦、艾灸等,也适用于增强体质及防治保健。而近期中医治未病护理门诊还推出节气艾灸特色疗法,有助提升阳气、温经通络、祛湿健脾,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前来体验。  

 

  作者:黎焕杰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亲仁路6号 邮编:528000 电话(总机):0757-83063333 咨询热线 :0757-82229933 传真:0757-82234571 客服中心在线QQ:534450547
佛山市中医院版权所有,2012 粤ICP备12011861号-1, 佛山新闻网制作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