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穴:醒神开窍
关元穴:补肾固元
三阴交:滋阴养颜
涌泉穴:安神健体
……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熟知又较为常用的穴位
但其实我们身体上还有非常多的穴位
作用奇妙
下面带大家认识
有身之“粮仓”之称的它
中医认为
其具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功效
且人身体各部分的气血都要依靠该穴输送
它就是
↓↓↓
地仓穴
具体位置在哪?
如何使用?
下面详细介绍
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介绍,地仓穴,别名“会维”“胃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也是阳跷脉、手足阳明经之会。关于其位置,说法略有不同。一说在面部,瞳孔直下,口角旁开0.4寸(教科书一般采用这一种);一说在口角外五分;另有文献认为在面部口角旁,当口角水平线与鼻唇沟或鼻唇沟延长线的交点凹陷处。
在面部,似粮仓
古人给穴位起名很有讲究,古人以鼻为分界线,将面部分为上、中、下三庭,即天、人、地三部,而地仓穴的位置即在地部,因从口入谷,类似粮仓,所以命名“地仓”(地仓穴之所以位于头面部,而非脾胃所主的腹部,是因为它为一身之“粮仓”,类似国家之粮库,为君皇所管辖,故在头而不在腹)。
之所以又名“会维”“胃维”,是因“会”为相会,“维”即维持、维系,意指该穴内的气血物质对人体的正常运行有维系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人身体各部分的气血都要依靠该穴输送,其正常与否直接维系着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故取此二名。
可透刺,疗面疾
地仓穴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疏风通络、开关通窍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流涎、口角抽动、中风失语、牙关紧闭、口角炎、齿痛、颊肿、唇颊肿、流泪、眼睑抽动、唇缓不收、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地仓穴在临床上多用针刺,可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与颊车穴互相透刺。《玉龙歌》曰:“口眼㖞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
小知识
透穴刺法是《黄帝内经》之后,毫针应用的一种新的特殊针刺方法,即卧针(针刺时将针体横卧进针)沿皮刺入穴位,或直立深刺,让毫针从一穴刺入,针尖到达另一穴的部位,达到一针二穴或一针多穴的目的。透刺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激发和沟通经络、局部及全身的经气。
● 针刺时,地仓穴透颊车穴,避免了多针提插捻转而损伤经气,一针双穴,透穴通络,穴位刺激的累积治疗效应增加,从而集合多经之气,祛风通络、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加速受损神经的修复,促进神经冲动的传递,使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由此,疏通足阳明经和阳跷脉的经气,加强对面瘫、口喎等面部疾病的治疗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透刺时使用的针要长短适中, 太短达不到透刺的目的, 太长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
临床上也有以地仓穴为主穴,透刺治疗口腔溃疡者。单侧溃疡取患侧穴位, 双侧溃疡可取双侧穴位。比如先地仓穴向水沟穴透刺,再地仓穴透刺承浆穴,再由地仓穴透刺颊车穴。
需要注意的是,地仓穴透刺时,应注意掌握针刺角度,如果角度过大而近于斜刺,则有可能刺破面颊内部而刺入口腔。因面部分布有各神经经过,故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需由专业医师进行,并注意观察病人的自身反应。
多用途,谨慎用
除了针刺,地仓穴还可用于埋线、按摩、艾灸和刮痧。
有文献认为,以地仓穴为中心,采用透穴埋线的方法,可治疗顽固性面瘫,主穴为地仓穴透颊车穴,地仓穴透颧髎穴,地仓穴透巨髎穴,每20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用于按摩,可治疗口角歪斜、流涎等。通常可用拇指指腹揉按地仓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如果自觉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强,可用食指指甲稍用力垂直下压掐揉两侧地仓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
艾灸地仓穴,对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流涎、鹅口疮、面痒、颜面疔疮等病症都有效果。使用时,可用艾条悬灸3~5分钟。有关艾灸,有地仓穴不宜灸的说法。这是因为,该穴位处皮肤肌肉浅薄,穴区附近有面动、静脉,直接灸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面部皮肤损伤,因此应慎灸。
刮痧时,可用刮痧板从口角外侧刮至耳垂下,刮拭2~3分钟,如此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
★★★需提醒大家,以上操作均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使用。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尽快处理
相关链接:
【干货】这个穴位又叫“筋会”,改善坐骨神经痛等下肢问题就用它
// 专家简介:钟伟泉//
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耳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以整体治疗为原则,运用中药与针灸相结合治疗,内外兼治,治疗呼吸道与消化系统疾病,配合耳针、穴位埋线治疗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肥胖以及失眠、神经衰弱、疲劳、月经不调等各种不适,运用火针、放血、浮针、中药等手段治疗多种痛症、疑难杂病。